家长学校 NEWS DETAIL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之窗 -> 家长学校
学会读懂孩子 让爱更有智慧
信息来源: 陈秀茹老师 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23 15:22:46

 最近接待了许多来指导中心咨询的家长,我发现他们一张口就是:“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啦?以前我的孩子不是这样呀,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呢?哎!以前那个听话的孩子不见了!……”


      面对这些焦虑的家长,我先请他们思考几个问题:你爱孩子吗?你的爱是真爱吗?你能读懂你的孩子吗?然后在接下来的交流过程中,我给他们介绍了一个二孩儿妈妈的成长故事……


      疫情期间,指导中心接到了二孩儿妈妈陈女士打来的咨询电话。电话里,她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本来每天就累得神魂颠倒的。再加上这次疫情,居家时间过长,每天被两个宝贝折磨得焦头烂额。自己都快要被整疯了。原本活泼可爱的妹妹只要自己的需求不被满足就哭闹不止,尖叫反抗。不让碰的东西、偏要摸、偏要碰,一言不合就打人、摔、扔东西。本来懂事的姐姐则是变得愈发敏感、脆弱,一点点的小事就会哭哭啼啼,变得粘人了,特别关注别人是否爱她、对父母的情绪反应更是非常敏感。而且还爱跟妹妹争抢、比较高下……两个亲密无间的姐妹成了两个冤家对头。妈妈则是按倒葫芦起了瓢……

微信图片_20210323153227.jpg

      在我的建议下,陈女士参加了第十三期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学习。她在四个多月的漫漫长假里,在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地带娃模式中,面对进入情感敏感期的4岁半大宝和第一敏感期的2岁二宝,开启了智慧家长课程的学习。尽管面对的挑战层出不穷,但是有专家老师和同学的陪伴,在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中,陈女士能够不断地自我觉察,一点点的改变,情绪的变化也由最初的波澜起伏,渐渐修炼得能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每一个孩子的独一无二,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陪伴孩子成长。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妈妈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归根结底,就是学习。在不断地学习中,这个妈妈学会了做智慧家长,学会了真爱孩子,学会了读懂孩子,让爱更有智慧。



学习提升  智慧教育


      很多家长面对“熊孩子”束手无策,其实就是对孩子不够了解,家庭教育知识的储备不够。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必定会面对因孩子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家长来说。持续不断地向前进,推动孩子成长,就要有爱的智慧。那什么是爱的智慧?那就是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和心理特征,以及心理发展各阶段的任务,读懂孩子,科学养育。孩子的心理、行为发展都是有章可循的,每个孩子在他的不同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就如同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微信图片_20210323153202.jpg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不会因为孩子的种种问题而感到恐慌和担忧,心态能够更加从容淡定。我们就会无条件接纳孩子,理解他们的对抗行为。我们要在学习中洞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善于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耐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细想,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家中找到答案,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并且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为指导,优化家庭教育内容,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正确认知 因材施教


      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观察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好,是相对安静的,还是某个固定的位置?是“听和说”适合孩子,还是“读与写”更适合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类型以及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例如,视觉型的孩子擅长通过视觉信息进行学习,如,看图片、填表格、观视频等。听觉型的孩子,擅长通过听觉信息进行学习,如聆听讲座、参与讨论、大声朗读、跟读录音、与他人交流分享等。体觉型的孩子,则擅长通过动作体验来学习,比如记笔记。我们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让视觉型的孩子多看图,多画思维导图,让听觉型的孩子进行学习讨论或做小老师把自己所学去教给他人。让体觉型的孩子动起来在充分体验中学习。可见,为人父母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及劣势,破译孩子的天生特质,更加科学地直面孩子的与众不同,透过表象观察了解孩子的特点。中心的多元智能优势测评就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扬长补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正确方法,因材施教,把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微信图片_20210323153234.jpg


管好情绪 打开心门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读懂孩子,急躁是大忌,缓慢优雅才是真教育。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情绪、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我们在培养孩子中遇到的头号敌人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简单粗暴、不理性,不仅无法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而且会对孩子在身心造成伤害。有家长常说,“这些道理和方法我都懂,但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是很难不发脾气。” 切记,脾气来了,心门就关了。当您只能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您该学习的时候,没有办法了才会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家长自身的学习、实践、反思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从鼓励孩子,欣赏孩子入手。生活中,人无完人,孩子也是一样,难免犯错误。对孩子的一些不当的行为,我们要温柔而坚定的制止,不因孩子哭闹就妥协退让,通过温柔而坚定的方式,能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样的话要用温和而坚定的表达,先讲情再讲理,才对孩子有效,暴躁吼叫只能适得其反。当然,我们在表扬孩子时要真诚,尽量避免只夸孩子“真乖”“真棒”“真聪明”等,而是将表扬具体化,聚焦到孩子用心的地方、看到孩子点点滴滴地进步。例如:你现在能自己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了;你吃饭时很专注;看到你能写完作业再去玩,真是个自觉的孩子等等。在尊重欣赏中,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积极沟通  换位思考


      做孩子的“有心人”。家长要积极和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经常想想,如果自己作为孩子,会希望家长怎样对待自己呢?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也不例外,渴望获得更多的爱和关注。我们与孩子聊聊他最感兴趣的话题,多倾听他的想法,了解他的观点,同时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说给他听,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一定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看待。孩子是有多面性的。我们也要多与孩子的同学、老师沟通,从侧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微信图片_20210323153310.jpg

      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想法,解读他们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用“孩子的情感”体验,用真挚的爱心换来孩子纯真的笑容。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评论审核后给予展示
0条评论
全部评论